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 谷關七雄 ] 唐麻丹山


9:56 裡冷登山口 - 10:16 0.5K - 11:39 唐麻丹山三角點 - 12:26 往蝴蝶谷瀑布 - 13:08 蝴蝶谷瀑布岔路口 - 13:54 蝴蝶谷瀑布 - 14:25 回程 - 15:06 蝴蝶谷瀑布岔路口往松鶴登山口 - 15:41 松鶴登山口 



前一天完成了東卯山,因為大家狀況不一,我的腳也翻了船,加上位置時間等因素在剩下的六座山中挑選,原本是看上坡津加,也考慮了難度較低的馬崙山,想去展望好一點的白毛山,最後中選的是有人碰見虎頭蜂的唐麻丹山。

裡冷部落這一側的登山口有著保育公告及颱風禁止上山的標示。


從步道的導覽圖可以發現裡冷部落這端要面對的是一連串的陡上直到山頂,路線估計1.5小時,我們休息時間較多,還碰到一大團的登山隊,大約花了1小時45分鐘才抵達。


  




登山口到大約1.5K坡度算大的,但有很多樹根構成漂亮的紋路,路上也有一些展望點跟可愛的植物們。




各式各樣的蕈類,不知名種子跟蕨類植物。

有很多角度有著漂亮的風景。

 
只是真的要有一點腳力跟肺活量才可以穩穩的上山,朋友們都很認真前進著。





每次都要有最開心的豋頂照,這一次有很多新夥伴,強者朋友們希望可以繼續一起走訪很多的山,不過一邊爬山一邊討論著鐵人報名真是有點太強了。


標高1305公尺的唐麻丹山有著三等三角點。

谷關七雄貌似隔的不太近,接連兩座山上面都有三角點。

下山我們選擇往蝴蝶谷的方向走,然後松鶴部落的登山口出,因為有一台車在外面遊盪所以可以不同點進出接送。

蝴蝶谷的叉路口里程標示只有1.6K,但是路有點原始而且充滿水氣滑溜溜,因為前一天才翻船走起來更加費力,要十分小心不能造成二度傷害,所以前面0.5K還有1.0K的標示總覺得相當遙遠,走得有點辛苦,幸虧還是有平安的抵達。

瀑布本身還蠻好看的,但是溪谷中充滿了人,感覺唐麻丹山跟蝴蝶谷瀑布都算是熱門路線,或是我們剛好碰到大團體。所以我們是往回走一些後才碰水。



水超級冰涼,很舒服,而且流速讓人感覺它很乾淨。水中還有很多的小魚,裡督溪是養護的區域不能隨便破壞。



回程因為是上坡比較沒這麼可怕,一步一步踩得也比較穩,突然覺得1.6K又沒有這麼的漫長。只是原本以為走到叉路點就能很快的通往櫻花林,在那邊會有個停車場能接駁,但路被封住了,只好乖乖的繼續走唐麻丹山步道,往回折返一點點後才到松鶴部落的叉路,也就是圖中紫色箭頭的路線,換個點下著實幫我們省了不少時間跟體力,也有機會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景色,這一端平緩許多,很適合下山。
一個Y字型的路線,第一次這樣走。後面的路就是簡單的部落道路。


松鶴部落的登山口有著停車收費的牌子,但因為我們沒停車所以不知道狀況,其他同時下山的人說沒看到管理的人,可能是碰運氣付款吧。

下山後可以拜訪台電在谷關的白冷冰棒,有很特別的五葉松口味,有著植物的清香,吃起來有一點點茶的感覺,不會太甜,是好吃的特殊口味。 對面的豆干發出超級香的味道,去買時路人還跟我們強烈推薦,說他吃了很多次很好吃,雖然香可是完全沒入味,只有辣醬配起來好吃,怪不得推薦小辣,被香味欺騙的食物。 


谷關七雄,撿二。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 谷關七雄 ] 東卯山

9:35 谷關大道院出發 - 9:54 東卯山登山口 - 13:10 東卯山三角點 - 14:25 午休結束出發 - 17:09 東卯山登山口

這感覺會是篇較為簡短的記錄,並不代表這步道很簡單或無聊,但是是一個平實的路程。 東卯山在谷關七雄中排第五,網路上看到很多屋東縱走 ( 跟屋我尾山一連撿兩座 ) 或是走德芙蘭步道的O型路線,但我們當天從台北出發,不希望太操,也不要陷入摸黑,所以就很純粹的去面對東卯山。

但這座山蠻奇妙的是網路上記錄都寫6.7或6.5公里,包括台灣山林步道的網頁也寫著全長6.7,到現場標示卻變成了6公里,不知道是否是越來越多被創建的捷徑縮短了真實的路程。



這是在登山口的路線圖,紅色的部分就是東卯山步道本身,下方的里程標示是德芙蘭步道,若是不喜歡走原路也有足夠的體力與時間可以換條路回。 這圖直接將等高線放出來,所以沒有高度變化表,但大致上都是平緩的路,中間有很多之字型的地方可能因為太平緩創造出很多捷徑。


我們依照網友的指示將車停到谷關大道院的停車場,是個相當空曠的地方,從較低層的停車場背對谷關修道院往右稍稍走幾步就能看到清楚的指標引領往登山口去。

經過1.1公里的散步就能抵達登山口,再前進0.5公里就是德芙蘭步道的叉路口。



步道大致來說都是呈現這樣的狀態,原本的路徑太過平坦,腰繞多走很多步,被開出了一條條的捷徑穿梭,已經分不太清楚是捷徑還是原路。 一般來說不建議離開步道本身,以免對環境造成多餘的破壞,但說實在的這邊有的原始路徑甚至漸漸被植物覆蓋,反而快要被修復了,似乎選擇舊路也不一定比較好,所以我們的同伴常常就這麼叉開兵分兩路。


一路上碰到很多的鬼針草,但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後默默的被吸附。 還有幾棵樹皮超厚的樹,像是一塊一塊貼上去的。


另外一個特別的就是這個,應該是叫萬年松的東西吧,老實說告示牌總是讓人不知道是對到什麼植物,不過看描述似乎蠻像的,會分佈在中低海拔溪谷的岩壁上,高度10-20公分,會隨著濕度打開或捲起,挺有趣的,是以前沒碰過的植被,但在岩壁上無法靠近觀察。




先前聽說東卯山比鳶嘴稍來還"有趣",以為也是有壯闊的稜線還有攀爬們,但中間的大石頭其實不多,這短短的拉繩是其中一段,接下來就是比較尾端的時候要穿過幾個大石頭跟一個小上坡。










東卯山其實也算是條不短的步道,加上無窮的之字型會讓人一直想岩石怎麼還沒到,走了四五公里後終於出現形似鳶嘴稍來的石頭,還以為經過一段攀爬就是山頂,沒想到這岩石就這麼小小一段,過了之後又是延續的坡道。


終於在6.0K的地方出現個東卯山的標示,再經過一小段岩石路就是山頂。




因為一早就從台北出發,加上白茫茫的沒有景,所以大家到山頂的第一個動作竟然是睡覺而不是去找標高跟三角點。











不過運氣真的有那麼一點點差,連隔壁的山頭都忽隱忽現,大家睡覺的同時遠方的山突然露出了那麼幾秒鐘,山的形狀突然浮現在心中,好壯闊阿! 跟阿喵兩個人忍不住喊出"超美的",但我們其實也只有看到那一瞬間的頭,然後又消失了,可以感受到天氣好的時候這裡的視野一定超好,可以被谷關七雄的很多山還有百岳們環繞,不過登山就是這麼的靠運氣。


抓了下山時間,大家都乖乖的起床,跟標高拍照後就準備下山了,但沒有看到三角點,還以為是沒有三角點的,整裝後就默默離開。




一邊下山,AOK卻不斷的看著手機停住不走,身為主揪當然要好好關心團員狀況,原來是他印象中應該要有三角點的,怎麼會找不到,開始用微弱的訊號上網查了起來,因為訊號微弱所以查超久....但終於找到。


因此在幫大家拍了下山照,也很有效率的跟著大家爬下岩石,然後又默默的脫了隊。


覺得三角點是重要的東西,所以為了看他就折返了一下,竟然就在岩石一上去的右手邊,因為沒有想過那邊會有東西,而且左邊一片開闊又有休息區,通常一上到山頂的視線會被上方的台電反光板跟左邊吸引,很容易就忽略掉這個點,折返三人組因此得到跟三角點的合照。


因為捨棄了屋東縱走,也沒有要結合德芙蘭步道的O型路線,所以下山的路理所當然就是反向原路折返,但不知為何這一個方向看到的岩石好像比較壯觀。


反向的另一個差別是我走了約莫1.5公里就翻船了,因為專注看著地上突出的鋼筋,回頭張望,嘴巴一邊碎碎念這樣容易讓人受傷吧,結果一個沒注意腳就歪掉了,痛到在地上不能動。幸虧受傷的地方都在腳踝偏上方,所以還能走動,還有神隊友借我的登山杖,還是順順的下山,而且看似不好的天氣,降了一點高度後陽光又再度灑下,真的很難捉摸。


在經過陽光小徑、台電的電塔跟地上不知所以的線之後,回到登山口,幸虧這4.5公里是相當平緩的才能完成。不過好心的隊友們還是跑去谷關大道院把車開到登山口接這些老弱殘兵,真是太貼心啦。

不狼狽下山照,這天住舒適的台電谷訊會館,包棟還很便宜好幸福,如果到谷關能夠搶到的話值得一住。